<font id="dzx75"></font>

    <mark id="dzx75"><address id="dzx75"><ol id="dzx75"></ol></address></mark>

    歡迎訪問天津市大港儀表有限公司官網!

    天津市大港儀表有限公司

    流量儀表制造企業

    30年行業制造經驗  讓您不再為儀表頭疼

    全國服務熱線 022-63191467
    當前位置:首頁 > 常見問題 > 詳細內容
    新聞中心
    聯系我們
    天津市大港儀表有限公司

    公司電話:022-63191467

    公司傳真:022-63191467

    公司郵箱:2516359652@qq.com

    公司地址:天津市濱海新區海濱街巷西大道88號

    “互聯網+”智能電網 如何才能融合發展

    發表時間:2018-04-10【
    隨著《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和《關于促進智能電網發展的指導意見》的推出,電網行業的發展也需要加入到“互聯網 ”計劃中,融合共同發展。
      前者從較為宏觀的高度討論了如何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與現有能源系統進行深度融合,以推進在能源生產、輸送、消費和通訊等領域的智能化改造。而后者則著重強調了作為這一進程基礎的智能電網的發展目標。兩個指導意見的密集發布,顯示出政府對發展下一代能源系統的決心和迫切,更反映出了由技術進步的全球能源競爭新格局。
      一、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空間廣闊,如何解決大比例接入成為問題的關鍵。以風能和光伏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技術在近十年來突飛猛進。轉效率不斷提高,成本持續下降,應用快速擴大。設計、制造、施工、應用等各個環節的整體進步已經使其逐漸接近了與傳統發電方式平價的“引爆點”。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近期出版的《新能源展望2015》預測,在技術進步和成本下降的雙重作用下,風電和光伏的度電成本有望在十年后接近火電的成本。這一情景一旦實現,意味著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將擺脫對現有財政補貼政策的依賴,依靠自身的經濟性優勢迅速擴大在能源系統中的比例。
      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如何應對大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后對電網造成的沖擊。因此,在《關于促進智能電網發展的指導意見》的開篇就明確提出發展智能電網的首要目標就是提高電網接納和優化配置多種能源的實力?稍偕茉窗l電功率預測及調度、大規?稍偕茉窗l電的遠程輸送,分布式電源、電動汽車與儲能等多種電源與負荷的接入與互動要求等都是需要擺在現有電網系統面前需要解決的問題。
      二、消費者主動參與能源系統的供需平衡調節,需要構建安全開放的標準。一直以來,能源的生產和運輸以滿足不斷增長的能源需求為目標,反映出明顯的需求引導特性。對于電力系統而言,其特點之一就是需要建立一定規模的備用電源以滿足尖峰負荷。而隨著城鎮化的推進,峰谷差不斷擴大,給電力調度和投資帶來了越來越多的壓力。然而,隨著可再生能源、儲能以及互聯網技術的發展,這種局面正在發生轉變。用戶不僅可以利用分布式能源系統自己發電,還可以結合儲能系統和能源管理系統來合理安排自己的用能需求,主動參與削峰填谷。
      要在更大范圍實現這種主動的平衡調節,需要建立復雜、精密、智能的通訊和決策系統,要充分利用以互聯網技術為代表的先進成果。而實現跨界融合的基本前提就是需要建立系統、完善、開放的智能電網標準體系。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來自不同行業人才的聰明才智,來完善新一代電力系統的功能和體驗。
      三、技術的突破與完善將推動能源體制變革,引發全球能源及政治格局的深刻變化。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決定生產關系的變革:當智能電網技術取得了突破并逐漸完善,能源系統將逐漸發展為可再生能源與化石能源互補、集中式與分布式并存、生產、消費、調度高度智能化,信息高度可視化的安全可靠的系統。技術層面的突破必然帶動相應市場機制的完善,更加靈活的商業模式將逐步替代現有的傳統交易方法,市場將成為驅動資源配置的決定性力量。而站在更高的角度,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必將給全球能源與地緣政治格局帶來變化,經濟的發展對于化石燃料的依賴將有所緩解,能源安全的點也將從對化石燃料和運輸通道的控制轉變到對技術的發展。
      一句話總結:政府正在加速部署未來能源系統與互聯網技術的深度融合,以技術進步主動應對可再生能源快速發展給整個能源系統帶來的變化,推動能源消費、供給和體制的革命,適應全球能源及地緣政治格局的深刻變化。

     

    相關標簽:
    国产精品国产亚洲精品看不卡